close

D0081D73-4ECA-433B-9352-493D37F7B7FD.jpg

對於初學者,壺鈴抓舉的障礙是穿壺時機敲擊感重壓感、握把的咬手感等都是

有些人會戴上護腕,戴上手套,或者選購握把更細更滑順的壺鈴

如果你想把壺鈴從「負重器材」到「爆發力訓練」或創造更大的全身訓練效益,那練習穿壺時機加強抓握能力,就是必須具備的條件

我們先整理常見的指導語和教學次序:

1.硬舉

2.硬舉+高拉

3.擺盪

4.擺盪+高拉

5.單手擺盪+高拉

6.穿壺鈴

7.後擺(進到下一個擺盪)

 

而其中有趣的地方,在於高拉(high pull)和穿壺

 

77dd2b165e9a4a85889d5e67ccedaf8b.jpeg

(圖片來源:https://reurl.cc/WGELGy)

(上網搜圖找到很多圖片和教學,但文章中的高拉目的與本篇完全不同)

 

✍🏻高拉是否必要:

有些教練在教學的時候,會提醒學生「踩-拉-推」,而這個進入穿壺前的「拉」,應該向上還是向後

以槓鈴來說,直膝抓(muscle snatch),接近直線把重量拉過頭頂後支撐,但壺鈴的擺盪,會讓重量先遠離身體,所以需要向後拉平衡

是這樣嗎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截圖 2023-05-30 00.47.36.png

 

 

 

馴服弧線
 

壺鈴抓舉是透過擺盪將壺鈴盪至過頭高度,在最高點動能轉位能,然後從過頭位置再轉換成落下動能的反覆動作

會是弧線,而非直線,所以力量向上好像比較合理,那為什麼會有向後的指導語呢?

抵抗離心力-

擺盪過程中後擺到最大角度,牽張反射讓身體像拉緊的彈弓,當壺鈴接近地面時,髖伸+膝伸的力量,會讓壺鈴有上拋的弧線,過程中身體一直和重量產生的慣性相抵抗

只要下肢動作完成就有斜前的力量,而上肢只要拉住壺鈴,壺鈴的拋物線仰角就會接近向上,所以如果指導語是用力推屁股做髖伸,那加上後拉壺鈴就會往上,在下墜前主動穿壺鈴

就能產生一個充滿張力的壺鈴抓舉,爆發力十足所以大量用在爆發力訓練中,但這樣似乎浪費掉了一個力量

 

作用力與反作用力

腳踩地,抓緊地板延伸的這個力量,往往被遺忘

也就是「髖伸+膝伸」這一段的力量沒有連貫,而這一段也是舉重中抓舉動做的三關節伸展階段,如果少了這一段剩下「手拉+腳踩」,不僅是費力也導致膝關節與肩關節負載過多

如果要訓練負重過頭的最大能力或爆發力,槓鈴抓舉能夠舉起更大的重量,但運動時更多時候身體需要的是力量調控

所以像擺臂向後跳躍的預備動作,或者排球與執拍動作的發球等,力量調控動作協調,都會比最大肌力更有效地反映在運動場上

透過觀察連續抓舉的動作軌跡、擺盪弧線,來訓練核心與力量調控,同時包含肌力、協調、動作控制,這才是自由重量比機械訓練對運動更有幫助的原因之一

截圖 2023-05-30 00.25.43.png  截圖 2023-05-30 00.36.06.png

 

所以總結來說:

力量的連貫與延伸,比起有沒有做出高拉更重要,先有了力量延伸,高拉的方向差別在壺鈴快還是慢進入過頭位置,而越主動產生高拉,越容讓上肢先期疲勞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✍🏻穿壺時機:

初學者會在地上練習穿壺鈴的時機,習慣讓壺鈴「在前臂轉向」而不是「前翻」,初學時前翻造成的敲擊與撕扯感會大大打擊學員的壺鈴接受度

但當你接觸壺鈴一段時間,你會發現壺鈴跟股票一樣,進場簡單出場難

落下時的抽手時機,會比穿壺鈴的時機難掌握

高拉動作越早產生,也就越早要進入穿壺階段,反應時間也被壓縮

所以利用擺盪慣性,在壺鈴向上到滯空前的時間差穿壺,會是比較省力跟游刃有餘的做法

而落下的掌握,就是業餘跟玩家的分水嶺

截圖 2023-05-30 00.31.51.png

 

過早下墜感重,過晚費力

在位能要轉動能的這一刻,先將壺鈴扯下,重力加速度帶來的拉扯感容易導致上肢疲勞,也增加手腕抓握的負擔,會像是徒手抵擋別人藥球下砸的情況

而弧線過大離身體太遠,過頭要穿壺鈴的時候會有拋過頭的慣性,這時候可能變成肩膀煞車,造成肩關節過大的壓力,而提早穿壺鈴重量就偏前,除了沒辦法利用身體支撐重量外,也會導致下一次的落下提早產生

小小的技巧是:

「先做延伸,來面對落下」,壺鈴抓舉上升和落下階段,壺鈴應該會在相去不遠的位置,所以上升過程強調延伸落下時亦同

有些人教肘曲、有些人強調背收、有些人教踮腳,其目的都是讓壺鈴的落下軌道接近向上軌道,這中間有人會教「先把壺鈴往斜前延伸」,目的是避免垂直的拉扯產生,副作用是重心可能被往前帶,回到後擺變得費力

截圖 2023-05-30 01.18.14.png

段落總結:

從初學到玩家,向上穿壺時機和落下放手時機接近,必須透過持續訓練來累積,單次高反覆由於握力疲勞會影響整體動作

 

 

總結:

截圖 2023-05-29 18.45.55.png

(理想情況下,反覆進行力量的循環,就能在有限時間內挑戰最大反覆)

 

大致來說,要做好壺鈴抓舉只要注意以上細節,循序漸進就能進步

另外像過頭位置負重位置旋轉重心轉移等更多細節,未來有機會再慢慢分享給大家

 

P.S:特別感謝

台灣首位世界壺鈴冠軍-豪健康的教練陳韋壬,在跟著他學壺鈴的過程中,就如同世界壺鈴大師Pavel 說的-教練之眼

我們一直想要量化訓練,但很多經驗和實戰的東西來自於教練的理解和解讀,我們訓練、摸索、嘗試、調整

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他適合的方式,透過壺鈴改善一個人的素質,如果說外面課程是「去個體化」,讓所有人在研習後做出一樣的擺盪

那跟韋壬的個別課,就是去檢視個體差異,即便同樣指導語,也會有不一樣的化學效應,這也是身為一個私人教練需要具備的能力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G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