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,基本上國際壺鈴的賽事都恢復比賽,本國的防疫規定讓國外講師今年度較少來開課
但也因為疫情,國內講師和壺鈴的教育訓練是更加強大的
整體壺鈴受眾的減少,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:
1.戴口罩甩壺鈴太痛苦了-原本的五分鐘擺盪,不到三分鐘就氣喘吁吁
2.居家訓練神器,但未免單調-壺鈴訓練效益大,但累積畢竟是枯燥的路,現在網紅健身風潮,健身房的開放等,壺鈴被落在角落實屬常見
3.更多的上課選擇-臀部訓練、上下之整合等研習與工作坊,更立竿見影的教學模組,讓不論新舊教練都趨之若鶩
4.健美訓練的復興-近幾年健美賽事大增,大大小小的比賽讓選手有更多機會,更多前輩帶新人投入賽事,身材與刻線再度被強調
綜上所述,對整體環境並不是壞事
但對於壺鈴運動與訓練來說,不好嗎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『請問,你喜歡籃球嗎』-赤木晴子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於一個訓練,到底喜不喜歡,Gino覺得並不用急著給答案
漫畫灌籃高手,主角櫻木花道經歷了好幾場比賽,在全國大賽比賽的關鍵時刻,才說出他喜歡籃球
並不是一次的贏球,就會讓你愛上一個運動
可能是在經歷好幾次錯挫折之後,你還會想拼命嘗試的事物,那才是喜歡吧
在商業環境,教練必須同時具備很多技能以應付學員『可能會感到無聊』,假設學員因為感到無聊而不續約,所以必須不斷有新東西,所以必須不斷進修
這樣想並沒有錯,可能是教練職涯的一個階段,或一個時代的現象
我們都是先經過大量學習,再經歷時間沉澱淬鍊出技能與經驗,所以感到無聊可能是一個原因也可能是一個假議題
可能更多的原因來自於壓力或害怕被淘汰,而被淘汰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技能不夠多,而是不夠精或心態不成熟,至於要多精就看個人造化了
所以,挫折感可能是人類進化的一個必要條件
同樣的,我們害怕學生遭遇挫折感就不來上課,我們真的怕學生遭遇挫折感嗎?
還是我們自己害怕學生不找我們上課的挫折感呢?
(大概這麼喜歡吧!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流行總有終期,我們別怕大浪打來也別怕浪潮退去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同樣的問題,套用在任何工具類的證照都一樣
但我們要思考的是,器材背後的技術含量,壺鈴和懸吊訓練器材(TRX)不到20年的歷史比起來,可是超過一世紀的秤重鐵塊呢!
所以與其擔心自己所接觸的技術是否退流行,先檢討自己有沒有持續打磨精進自己的技術
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學的東西什麼時候派上用場,什麼時候價值能轉換成產值,但相信訓練不會騙人也不會讓人失望
---------------一些碎念,和雜記----------------
疫情這段日子,大家都卯起來網路經營和撰寫網路文章
大同小異看得疲乏,自己也就顯得意興闌珊
而且學的越多練得越久,或許有捷徑,也或許沒有
透過講師的試錯和經驗累積,我們很好快速地學會一門技術,但到一個程度,不論是強度和技術本身都會走到高原期,當等級越高升到下一級的門檻更高也理所當然
也急不得,同時遊戲市場那麼多大作遊戲,玩具市場又掀起懷舊熱潮
寫手的角色,就這樣硬生生擱置好長一段時時間
真要說什麼東西在這段時間沒有停下,我想就是槓跟壺鈴了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