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體能、混合訓練的課程,團體競賽、挑戰自我的感覺很棒
但有的時候不只喘不過氣,甚至感到頭暈目眩噁心想吐
這樣我還適合訓練嗎? 會不會受傷呢?
為什麼會操到吐?
換個角度,感到噁心想吐,是一個身體的保護機制,代表身體的平衡調節跟不上,這包含幾個可能:
- 水分攝取不足或一下子過多
- 血氧濃度下降
- 血糖濃度下降
- 疾病或身體狀況不佳
水分攝取:
訓練時水分攝取不足,造成體溫過高、血液變得濃稠,體液流失造成的電解質失衡
少量多次的補充,以高強度間歇訓練為例,一個課表結束後補充150-200毫升的水,組間若感到口渴,可以漱口或補充50毫升內的水分
想像高強度訓練時身體像滾燙的鍋子,過急或大量的飲水,像乾燒鍋子瞬間降溫水分蒸發的劇烈變化
這時血液集中在做動肌群,消化系統無法負荷,加上胃酸濃度稀釋等變化,造成噁心嘔吐甚至痙攣
談到消化,高強度訓練交感神經興奮,迷走神經抑制,這是讓人應付更高張力的機制,這時大量的水分
會被身體視為"負擔的外來物"
相關小科普: 迷走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關係
"吐幾次就好了"真的嗎?
以CrossFit來說,風扇車/划船機+ 大球推牆( wall ball shot )+波比跳(Burpee)
不論是時間內最大反覆(For time)還是最大反覆( As More Reps As Possible (AMRAP ))
都是很好吐的課表心肺要求高的課表,任何每日訓練計畫 (workout of the day( WOD))中含有這組合
對新手來說都是惡夢
除了對最大心率的挑戰,還考驗恢復到安靜心率的所需時間,動作在不同平面和節奏劇烈變化的課表中
不建議在課程結束後直接停下來,做些低強度的動態恢復
"身體會適應"這是對的,但如每次都吐,那表示訓練強度超出負荷、進食時間、血糖濃度過低等,Gino會建議避免
為什麼要超負荷?
古早米羅老爸給他一隻小牛,當米羅長大牛也變公牛,米羅也變大力士
吐,或許是公牛長太大了
漸進原則,Gino提供兩個連結參考,先給各位兩個參考未來有機會再整理
Andy Morgan - (漸進過載原理)The Principle Of Progressive Overload
ACE-如何為客戶選擇正確的強度和重複次數 How to Select the Right Intensity and Repetitions for Your Clients
氧氣消耗大於攝取,輕則打哈欠,重則感到噁心暈眩,那為什麼還要追求這種窒息式快感?
運動後過量氧耗(Excess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(EPOC),常聽到的後燃效應)是身體在激烈運動後產生的氧氣攝入速率顯著增加。
運動後過量氧耗會伴隨著體內燃料消耗率的上昇。為了應對運動所需的能量,身體會分解脂肪儲備,釋放游離脂肪酸(FFA)到血流之中。在運動後,一方面會將游離脂肪酸直接氧化,作為能量來源,有些FFA消耗後轉換的能量也會再將FFA恢復成脂肪儲備
Tedd Keating 教授指出後燃效應為高強度訓練消耗卡路里的6-15%,消耗300卡頂多45卡
另一個重要的原因,是持續訓練之後,身體搶能量作為訓練儲備肝醣的能力會提升,較不易儲存為脂肪,脂肪是一個容易儲存但不易提取的能量儲存型式
既然都會吐,那CrossFit 有比HIIT好嗎?
伸頭一刀,縮頭也是一刀,做完都會看到橋...
關鍵是"目的"
你是想練到吐、減重燃燒脂肪、還是變強?
HIIT為訓練的一個概念和方式,很多人聽到"最有效"就高潮,但其實不論ACSM還是ACE都還是建議從提升基礎能力開始
CrossFit可視為一個社群、組織和系統,除了WOD和GAME之外,心肺、肌力、營養、技術、柔軟度等都包含在內
而吐,最直接就反應身體狀況和強度,若是身體狀況不佳,那就調整作息、飲食和休息
如果是因為工作造成的疲勞,又想訓練怎麼辦?
降強度,先求完成任務再求挑戰次數或最短時間
不要因為一次吐就放棄,循序漸進提升身體素質,增加單位時間內的能量消耗,才是減脂和維持身材的王道
參考資料:
The Science Behind the Afterburn Effect - Christina Stiehl
ACE-7 Things to Know About Excess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(EPOC)
Laforgia, J., Withers, R. T., & Gore, C. J. (2006). Effects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n the excess post-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.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, 24(12), 1247-126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