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S__5963778.jpg

MELT(Myofascial Energetic Length Technique),很多東西翻成中文感覺很玄學

我每個月都會在博客來買幾本書,當時在看高齡訓練的時候看到就一起下訂

以遊戲的角色來說,我就是那種當不成戰力只好當輔助的角色,所以多點一點回血技能剛好

以下分享PART1讀完的整理和心得:


『肌筋膜』

 

我們都知道肌筋膜是皮膚和肌肉之間的結締組織,包含大量的水分和感覺受器,是一個張力結構體

但比較少討論到,受經驗.傷痛.情緒的影響,筋膜會執行最短(節能)的路徑,但這並非是最好的路徑

也稱之為代償,影響到動作的時序(timing),有可能提高受傷的風險,或是造成反覆受傷的原因之一

筋膜的張力被改變,會產生淤滯壓力(stuck stress) 在關節處,這並不會自然恢復,會影響動作時序和路徑

 

MELT強調4R

  • 重新連結(Reconnect)
  • 重新平衡(Rebalance)
  • 再水合(Rehydration)
  • 釋放(Release)

 

書中提到疼痛,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,其中慢性疼痛又有突發性慢性疼痛(sudden chronic pain)

像是曾經受傷或疼痛的部位,因為某些動作或情況又突然痛起來

這類的痛通常找不到原因,造成長期困擾影響生活

 

作者認為:自我照顧就是最好的照顧,應該主動面對疼痛,所以才創造出MELT


 

『不受意識控制,過去經歷和環境都會影響我們的肌筋膜』

 

圖片 1.png

(此圖取自AFAA WT教材,本書在解釋上有些許不同)

 

“神經筋膜系統屬於非自主,神經力量調控神經穩定度,能夠減少關節壓力”

Gino解讀:

筋膜感受張力,但我們無法靠意識控制,所以透過MELT來重新整和動作時序和平衡筋膜張力,減少關節腔的壓力肌肉收縮的效能提高

書中提到的神經穩定度,是減少關節處過高的張力(神經穩定度提升-關節壓力下降,關節壓力下降讓穩定度提升-肌肉就能更不用負責那麽多的關節穩定,回歸到在動作上)

步驟:

  1. MELT- 結締組織補水 > 神經連結變好
  2. 重新整合- 動作安排  > 關節穩定度提升
  3. 從新設定- 建立(優化)動作模式

肌筋膜中的水分含量多寡,會影響到代謝.傳遞.感受.適應(身體訊號傳遞是靠電訊號傳遞,身體含水量會影響傳遞速度)

當肌筋膜張力失衡的情況下,會影響到關節腔的壓力,動作模式被改變造成代償

所以很常出現髖關節/肩關節動作時序改變的代償

 

『神經-筋膜-情緒,三者相互影響』

所以神經傳遞受影響,會影響到肌筋膜的張力,同時也會影響情緒

這時候必須重新整合,找生活中和運動中出現了什麼問題

 

自律神經系統(autonomic)有恆定性(homeostasis),會自動開啟節能模式,但不見得是好的模式

神經連結要好,生物張力完整性(biotensegrity)很重要,所以筋膜要維持好的結構力量(structural strength)

 

自我檢測:

  • 延伸碰觸測試
  • 單腳平衡檢測(30秒)

IMG_2238.jpg

IMG_2240.jpg


先代償,還是先疼痛?

 

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,至今爭論不休的問題

不論是先代償還是先疼痛,重複動作(EX:久坐可以想成“重複”坐著)-肌筋膜創造最短連結路徑(非原始路徑)

導致穩定度/動作時序被破壞-產生疼痛/代償


 

MELT-動前系統(pre-workout)

疼痛:

  • 急性疼痛-身體保護訊號
  • 慢性突發疼痛-情緒/壓力/細胞修復能力受損/消化能力受影響

作者認為健康的三要素:

  1. 健康的神經系統
  2. 平衡的身體代謝能力
  3. 結締組織的品質完整性

 

圖片 1.png

作者提到:
感覺神經除了接收外在訊號的,還有內在的自律神經系統,交感負責面對壓力,副交感負責復原身體狀態

交感/副交感的失衡會讓身體累積毒素,引起發炎反應,影響腸胃道的消化吸收

腸道神經系統,是獨立出來的系統不受大腦調控,消化系統的好壞是身體是否健康的指標

MELT-幫助連結.傾聽身體,強化身體恢復力(resilience)

 


 

神經力量和情緒密不可分

 

從學習到養成習慣:

  1. 基底核(basal ganglia)-發展情緒/記憶/模式/辨識 > 形成行為模式,可透過反覆執行.練習.獎勵.好的經驗等產生
  2. 前額葉皮質(prefrontal cortex)-下決策 

EX:學習騎腳踏車,學壺鈴擺盪等

 

 

面對情緒,學會求助

 

我很感激疼痛,疼痛提醒我處理面對,和學習”作者在書中提到

書中將疼痛視為一個求救訊號,認為應該積極的面對,並以家族成員的方式比喻神經系統:

  • 一家之主是大腦
  • 另一個角色則是脊髓
  • 交感神經/副交感神經/消化道神經,比喻成底下三個孩子
  • 交感(老大)-衝動好戰
  • 副交感(老二)-生性慵懶,常扮演阻止老大的角色
  • 消化道( 老么),非常聰明,基本上獨立作業不需要父母擔心

如果有天老么提出問題,受到父母責備並要求停止發問,長期下來就會有問題!

(用這比喻疼痛,身體警訊,訊號處理我覺得很棒!)

 

邊緣系統(limbic system),又稱之為情緒腦

負責情緒反應- 處理動作/儲存記憶/創造未來意圖/如何感知疼痛

動作和情緒,都會反應在肌筋膜上

作者強調思想病毒(受到內在和外在環境影響,產生過去不好的記憶.學習歷程.和想法)

會影響到修復和情緒辨識,所以在修復動作和肌筋膜的同時,也要考量是否有創傷症候群(運動傷害,學習歷程,家庭教育,不愉快經驗等等)

任何的暴力(肉體/言語/精神)都會引起我們作戰或逃跑的機制(交感神經興奮),影響到筋膜的連結

 

透過呼吸來重新平衡,平和交感/副交感

 

身體會抗拒改變

 

當我們必需久站的時候,身體抗拒“重複站立”的這個改變指令

但當時間一長,結構一但被改變,要在改變成“比較好”的神經連結方式時,身體也會產生抗拒

因為身體已經找到適應“重複站立”的最短連結路徑,下一個改變對身體來說,反而變成耗能的決定

所以當我們站了一整天,下了班迫不及待到健身房跑步的時候,前一個連結模式還在

換言之,代償一但產生,並不會因為任務結束而馬上消失,在下一個動作中沿用前一個神經連結模式,然後可能產生新的代償

 

多愛自己一點

對於情緒與修復,作者提到:

『告訴自己有能力復原,能夠承擔改變的風險,並勇敢的嘗試』

 


 

段落總結與心得:

 

實際操作與執行上和一般筋膜放鬆的手法沒有太大不同

前面章節提到核心價值的部分

  • 肌筋膜張力不只受到結構/肌肉張力/環境/代償等影響,情緒和疼痛也很重要且密不可分
  • 積極的面對疼痛訊號,透過MELT手法先讓筋膜放鬆之後,帶入好的動作模式重新整合,達到減少關節壓力和動作優化

 

我一定是吃飽太閒才會好好看這本書

 

Gino買了非常多的工具書,多半跳著看或針對個案狀況找資料

雖然現在的翻譯書比起十年前真的是好閱讀非常多,但這種很多稱不上專有名詞的內容

在閱讀上還是比較耗時,(不同於寫論文查文獻,或者肌動學課本上的名辭解釋)

反而像是看移動迷宮的小說,要看到後面才能理解他名詞表達的意思,懂了之後閱讀起來會有趣很多

這類的書很棒,但也有很尷尬的部分

對於非本科或一般民眾,太多的詞可能會誤導,甚至視為真理

像疼痛的原因,到現在研究都還一直在討論和更新,研究也不會一次把那麼多東西放在一起討論

對於專業領域的人,看了可能覺得什麼東西都提了一點卻騷不倒癢處

很像是一篇論文,有前言/結果/和很長立論很完整的討論

 

總體來說我覺得很棒

問題不是書,是我閱讀和理解的速度太慢了

 

能好好當勇者,誰還願意當法師......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G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